关闭

24小时急救健康热线:

0825-2222120

24小时投诉电话:

15309067120

欢迎访问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(网站支持IPV6)

驰援有我丨战在阿斯玛

日期:2022-09-16  点击:992  属于:医院要闻

《驰援有我系列故事》

用文字记录"疫"线

那些温暖、感动的瞬间

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

"战"在""的故事


01
逆流而上 此"战"可待成追忆  

阿斯玛——一个我们从来没去过的地方,也从未想过跟它有什么交集,新冠疫情抗击战役却将我们和这里紧紧联系到一起。

【左右滑动】

我们于2022年9月4日出发支援阿坝壤塘县,至今已在一线奋战了9日


这9日刷新了我们人生中无数个第一:第一次由家乡300多米的丘陵地区到平均海拔3285多米的青藏高原;第一次体验到间歇性头痛、连续几个昼夜的失眠;第一次体验到由于高原气候的干燥造成每天早晨的流鼻血;第一次感受9月接近零下的温度;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语言沟通障碍给工作带来的影响·····


02
循环往复  阿斯玛

第一天(9月5日)7:30,经过领队的统筹安排,我们6人被分到壤塘县南木达镇最偏远也是海拔最高(4000多米)的一个村庄——阿斯玛!


从镇上坐车出发到阿斯玛,还没来得及欣赏沿途的风景,更严重的高原反应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!当地志愿者、工作人员一路都在问我们"能不能适应"“好点了吗”,时刻关注着我们的身体状况,正是他们一路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们暂时"镇压"下身体的不适。


10:00我们到达阿斯玛村后,立即穿上厚重的防护服开始核酸采集工作,2人在点位上,4人入户采集。



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,徒步入户为藏族同胞们采集核酸,每一户还间隔非常远上山下坡,包裹在防护服里面的我们,每次走到指定地点时几乎已经喘憋的不能说话,得缓好一会才能开始采集工作。



这里的老百姓基本都说藏语,会汉语的人少之又少,绝大多数人又没有健康码,我们只能手动录入信息,遇到没有信号的地方,我们还得手动抄写,有时候光是一个名字就让我们懵圈很久,遇到不懂、不愿配合的藏民,我们还需叫上翻译耐心的给他们解释,可以说,第一天我们的采集工作进度直接进入慢放模式···



15:00左右,抽空吃了一顿午餐,然后接着奔走采样,一轮采样下来我们基本上都是眼冒金星、头晕目眩的状态,还得马不停蹄,一路狂奔把标本送到南木达镇,等回到酒店已是深夜。






03
最美的地方 最可爱的人

后来的每一天,我们都在重复着前一日的轨迹,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我们6个人身体基本能经受住高反的考验,逐步适应了"与高反共存"的生活状态。



中秋前几天,我们6人想给村里的孩子们送点小礼物,由于条件有限,我们只采购到6大袋糖果带上山送给他们,有个孩子拿到糖果特别兴奋,还跟翻译人员学着普通话对我们说"都是我爱吃的,谢谢姐姐!"



“月到中秋分外明、每逢佳节倍思亲"。为缓解我们的思乡之情,阿斯玛村委干部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,送来纯手工月饼、可口的家乡饭餐,村民们为我们采摘尖锐有刺的沙棘、教我们唱“卓玛”“格桑花”带着我们骑马·····



虽然身在异乡,但有了阿坝壤塘县干部职工、群众的关心、关爱,让我们也不觉得孤独了。



9天时间,我们累计完成了6856人次的核酸采样。


再来说说我们这组的队员:她们是唐利、吴清清、黄露茜、银婷、杨琴、喻麟。其中,急诊科的银婷,8月28日才举办了婚礼,接到驰援阿坝壤塘县的通知后,果断放弃休假,投入到支援任务当中,也得到了家里人的大力支持。


每当任务结束后,问起大家累不累的时候,唐利说“只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、不够多,和高原上的孩子们比我们真的不累”。

银婷说:"谁能像我们这样,天天穿新衣服、天天戴新帽子,我们”。


我们就是这样相互鼓励、相互扶持,克服重重困难;我们没有豪言壮语,没有惊天动地,只会用行动来书写属于我们市三医人的责任与担当。


“战斗”还在继续,我们仍在坚守···



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驰援阿斯玛小分队

2022年9月13日